连城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连城小说网 > 四合院之穿成老易 > 第61章 小北挨打

第61章 小北挨打

12月的某一天,老易,柱子,东旭他们下班回到家,罗巧云把老易拉进两口子的卧室,并关上了门,房间里,小北正忐忑不安地坐在炕上。

罗巧云低声对老易说了,小北做的胆大包天的事情:“小北,这孩子胆子太大了,他把五两的粮票改画成了5斤的粮票,带着小杰和小峰,去供销社买点心吃,居然还用出去了。”

一边说一边打开了炕桌上的一个纸包,纸包里有桃酥、江米条、饼干和绿豆糕,又从口袋里摸出几张,共计2斤3两的零散粮票。

老易目定口呆,知道小北很聪明,但是没想到只有15岁的小北,居然能把5两粮票改成5斤粮票。

老易扶着额头对罗巧云说:“快给我凑5斤粮票,再准备另外2斤7两粮票,趁供销社还没下班,我带小北去把那张粮票给换回来。”

罗巧云答应了,连忙从衣柜底部的小匣子里,拿出零散的5斤4两粮票,搭上炕桌上的2斤3两粮票,递给老易。

老易把粮票揣兜里,骑车带着小北去了供销社,在小北的指认下,老易对供销社的一名男售货员,悄悄的说了这事儿,还悄悄的塞给男售货员一包大前门。

男售货员跑去钱票匣子里翻了一会儿,找到小北给的粮票,把粮票塞到了老易手心里。

老易连忙交上5斤零散的粮票,又把小北买点心的,2斤7两粮票交给男售货员

人家售货员还对老易说,幸亏还没到下班时间,一般下班后,供销社会计会清点匣子里的现金和票据的,等下班后,这事就闹大发了,现在老易在他们下班前赶过来了,并把这张特殊的粮票给换回去了,那么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,不然的话不止小北要惹上麻烦,售货员本身更是会摊上麻烦事儿。

至于售货员为什么会收下这张特殊的粮票,是因为售货员本人也没有见过真实的5斤一张的粮票长啥样的。

老易连声感谢售货员,就带着小北回家了。

回到家后,柱子两口子连忙围上来问老易,发生什么事情了。

老易哭笑不得的,对柱子两口子说了小北的事,并把小北画的粮票拿出来给他俩看。

柱子和淮茹也目定口呆,过了一会儿,柱子反应过来了,一把将小北抓过来,拎着小北去了正房,锁上门,解下腰上的皮带,把小北狠狠抽了一顿。

罗巧云心疼孩子,还想去拦,被老易阻止了。

小北年纪还小,很多事情不知道后果,作为长辈,要告诉他有些事不能做,要怀有敬畏之心,这一顿打是让他长长记性,以后绝不可以再做类似的事情了。

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,老易特地吩咐罗巧云和柱子两口子,千万不要说出去,以免影响小北的将来。

又嘱咐小北不可以再干类似的事情,并且这件事情也不要再说出去。

小北哽咽着表示,以后再也不会做这种事情了。

至于那张被小北画成5斤的粮票,老易收到了存储空间里准备留着纪念。

1975年元旦刚过没多久,街道办李干事来通知小西和贾玲,过完年后,知识青年下乡。

柱子两口子和东旭两口子非常担忧,小西和贾玲也非常害怕下乡。

老易老神在在的安慰他们:“摒住、扛住,我们就不去下乡。现在街道办对于知识青年下乡,管的已经不是很严格了,只要我们不让孩子去下乡,街道办最后拿我们也没办法的。”

柱子担心的说:“街道办要是通知轧钢厂停了我们的工作,怎么办呀?”

老易:“让大茂给丛国柱厂长送点礼物,让丛国柱厂长帮我们应敷一下。”

老易带着柱子和东旭去了大茂家,把事情跟大茂说了一下。

老易往大茂手心里塞了一根金条,让大茂趁没人的时候给丛国柱厂长。

大茂拍着胸脯,把这件事应承下来了。

第二天上班,大茂就去了办公楼,找丛国柱厂长。

进了丛厂长的办公室,大茂对从国柱厂长说:“丛厂长,有件小事,麻烦您高抬贵手。”一边说一边把金条放在办公桌上。

丛国柱抬眼看了看大茂,漫不经心地说:“什么事?先说来听听。”

大茂躬敬的回答:“我们院里,我侄子何振西和侄女贾玲,昨天接到街道办的通知,过完年后要知识青年下乡,家里长辈心疼俩孩子,不想让他们去,可能街道办会到厂子里,给我们厂施加压力。如果俩孩子不去下乡,就要让我们厂停了两个孩子长辈的工作,到时候请您高抬贵手敷衍一下街道办,就这么个小事,对您来说,举手之劳。”

丛国柱一听是这事儿,当场给大茂打了包票:“行,我知道了。”边说边拿了本红书打开,大茂心照不宣的把金条放在打开的书上面。

丛国柱合起书,把书放进了办公桌抽屉里。

大茂连忙退出丛国柱办公室,并把门带上。

大茂都来不及回家告诉东旭和柱子,直接去了一车间和一食堂,把好消息告诉东旭和柱子。

东旭和柱子连声感谢大茂,并约大茂,晚上一块喝一杯,大茂欣然答应。

下班回到家,东旭和柱子连声对老易表示感谢。老易提供食材,柱子整了几个菜,邀请了大茂一家过来一起吃晚饭。

果然,街道办看小西和小玲都不去下乡,就打电话去轧钢厂厂长办公室,希望由轧钢厂给两人的长辈施加压力,让小西和小玲去乡下。

从国柱指示秘书,电话里哼哼哈哈的表示同意,挂了电话,该干嘛还是干嘛,就当没接到这通电话。

街道办打了几个电话,发现轧钢厂无动于衷,小西和小玲的长辈继续在轧钢厂上班,就知道轧钢厂不配合了,就再也没给轧钢厂厂长办公室打过电话了。

过完年,巷子里,隔壁院里的,年满18岁的待业小青年们,都哭哭啼啼背着行李,被街道办送上火车去下乡了。小西和小玲也特别乖巧,听了老易的话,整天躲在家里不出门,不招人显眼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